写在前面

这部舞台剧实在太精彩了,我疯狂安利有条件的一定要去看一下。

本文后续会有一定的剧透内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正文

近期上海文广在演日语原版的《千与千寻》的舞台剧,据说在国外很有名,跟风去看了下。

我们这代人大抵是都看过千与千寻电影的,学生时代的各种活动、期末周,有事没事儿就会放千与千寻,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放不完就是了,前两年国内重映也特地去电影院看了遍。舞台剧这东西我倒是没怎么看过,所以对于千与千寻的舞台剧,我也是希望了解一下现代舞台剧的是什么样子的,以及这部家喻户晓的电影,改编成舞台剧改怎样表现。

宣传图

这部剧开票时间很早,7月份的表演2月份就开票了,而且是非实名自选座位,所以很抢手。我蹲点抢了7.20中午场,开演第一个周末的桥本环奈的场,应该还算热门场,幸运地抢到了一层中排偏中间的位置,还是挺好的。国内看这剧的应该很多是奔着桥本环奈来的,我倒不算是她的粉丝,路人粉都算不上,不过毕竟名气大一点,就选她的场看了。不过实际上这部剧不太挑演员,随便什么演员阵容都可以。

因为一轮售票的火爆后面又加场了,后续买票还挺方便的,部分工作日或者替补演员的场次甚至有降价转售的二手票。

卡司

文广就在市中心,上海站坐一号线四五站就到了,像我从苏州中午出发,傍晚回很方便。千与千寻舞台剧的名气很大,场次也多,出地铁站后的路上就能看到很多宣传广告,文广内部也整体做了很多装饰,横幅,摆台,甚至厕所镜子上都贴了剧本台词,很用心。

文广

文广

进场之后可以自己打印实体纪念票根,另外还有票价和宣传手册之类的无料可以领,都是时尚小垃圾,不过也还是挺有诚意的。另外7.20号还是千与千寻电影上映的24周年整(原作2001.7.20上映),当天的场次还额外赠送了纪念透卡,真是意外之喜。很多聪明的中国人已经把透卡挂闲鱼买了,已经炒到一百多了,我们谷圈真是太棒了。

纪念票和透卡

整个舞台剧分为两幕,第一幕85分钟,第二幕65分钟,中场休息20分钟,算上最后谢幕大概3小时出头一点点。剧本基本完全还原了电影的场景剧情,各种名场面复刻很出彩,对于舞台道具的利用出神入化。

演出日程

舞台剧一开场,随着千寻一家穿过大红门来到废弃的游乐园,象征着乐园建筑的建筑道具缓缓从舞台一侧推出,这个唯一的大型建筑道具后续会通过不断地旋转调整,呈现出电影中的各个场景,从拉面店到大澡堂子,再到锅炉爷爷和汤婆婆钱婆婆的房间,观众在正面看剧,staff则在背面布置道具,等到转场的时候整栋建筑便会开始旋转,展现出另一面的布景,超级丝滑。剧中一些移动的场景,例如坐电梯、走吊桥,演出结合了角色和各类楼梯吊顶道具的共同变换来实现,在有限的舞台空间表现出很强的运动感,可太有创意了。

剧中一些非人形角色的表现,像是白龙、汤婆婆钱婆婆、锅炉爷爷和煤球、各类神仙、无脸男等等,演出方式都充满了想象力。像单白龙剧中就有四种表现——飞在天上的远处白龙(小的像带鱼一样,看不清细节)、飞在天上的近处白龙(能看得清龙头和一些身子的细节)、大白龙(很大一只,不怎么飞)、人形白龙。天上的大小白龙是通过staff竖着根长杆子晃着飞的,小白龙飞到建筑后面的视野盲区后跟换大一点白龙来飞,实现由远到近的视觉表现,类似汤婆婆前婆婆的鸟形态转到人形态也是通过这种卡视野的方式来实现。

汤婆婆大脸

像是锅炉爷爷因为手太多了,上场的时候边上都会站上好几个演员来拖着扮演手臂,而小煤球则是用类似木偶戏的方式,由staff牵着绳子表演动作,好吧,我承认这些staff的登场会有些出戏,但换来的这些异形角色的表现真的足够还原,让人惊叹了。

白龙和锅炉爷爷

演出当中还有还有很多精彩的细节表演,像魔术一样还原了电影的情节,例如汤婆婆变大绳、河神飞越全场(这个貌似是在观众席有引导绳,坐在二层看台的话可以看到),设计很有意思,眼前一亮。不愧是能诞生出超级变变变这种综艺的国家,千与千寻舞台剧简直就是剧场版的超级变变变。

演出过程中也会穿插一些歌舞表演和音乐演出。在澡堂子的部分,各路神仙进澡堂子的热闹景象,以及大家帮河神洗澡后的庆祝,都是通过欢快的歌舞表演来呈现,氛围很好,很有张力。而千与千寻的音乐也不必多言,《いつも何度でも》总会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响起,静静享受就好了。

演出结束后的谢幕环节,演员依次登台合跳,舞台二楼深处的幕布缓缓升起,一支完整的交响乐团映入眼帘,这时候才知道演出中的音乐居然也是真人实时演奏的,太震撼了。

整个谢幕环节掌声都不绝于耳,从边上人鼓掌的用力程度就知道大家都是发自内心地感谢演员们的演出,这部剧实在是太棒了,舞美、音乐、演出都是一等一的用心,只能说意犹未尽。另外一开始大家也都是各自鼓掌,到后面不知道谁起的头,变成大家一起一拍一拍地鼓掌了,不知道谁起的头,祖国版的“三本締め”?看来大家都很享受这场演出哇!

一些吐槽

虽说舞台剧好看,但还是想吐槽一下国内的演出观演环境。因为是非实名票,所以很明显地黄牛泛滥,从刚出地铁站,到文广门口,都有牛收票卖票,演出结束散场出口,也有牛靠在边上聊天,实在让人看着不爽。国内基本是个演出都有牛,不过看到线下牛还是生理上感到恶心,眼不见为净。

在观众方面,剧方已经明确说明了演出和谢幕期间禁摄,但在谢幕期间依然肉眼可见的很多盗摄。其实文广官方做的还是很不错的,会拿激光笔照盗摄的,但耐不住还是有不要脸的照样摄。一直不明白拿着个手机,坐在一个可能并不好的位置,用捉急的摄影技术手持录下晃来晃去的画面和周围人的噪音是图啥,真会拿出来重温吗,这种人把这种视频发出来装逼我都要瞧不起了,真的太反人类了。很难想象台上的演员看台隐隐约约的红色激光笔在观众席上扫来扫去是什么感受。

要我说,国内演出文化还是太垃圾了,还是得罚的严一点。